深化評估分類改革 助力本科教育高質量發展

發布者:卞波發布時間:2022-03-25浏覽次數:15

深化評估分類改革 助力本科教育高質量發展

(教育部高等bat365中文官方网站登录入口評估中心主任 範唯)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以下簡稱《總體方案》),第一次從國家層面就系統推進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構建富有時代特征、彰顯中國特色、體現世界水平的教育評價體系作出了方向性、全局性、戰略性的制度安排,為我們在新時代思考和謀劃本科bat365中文官方网站登录入口評估分類改革、助力本科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是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内指導本科bat365中文官方网站登录入口評估改革發展、推進中國特色世界水平本科教育制度體系建設的綱領性文件。

時代命題:破除五唯,全面振興本科教育

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立身之本、發展之本。進入普及化高等教育發展新階段,深化評估分類改革,建立健全同黨中央要求相一緻、同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适應、同人民群衆期待相契合的本科bat365中文官方网站登录入口評估制度,引導不同類型高校多樣内涵發展、特色發展、創新發展,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已成為破除五唯頑瘴痼疾、全面振興本科教育、加快建設高等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時代命題。

深化評估分類改革,是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客觀需要。新時代,黨和人民對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對上好大學的美好需要,提高優質高等教育資源的供給水平,我國高等教育必須深化評估分類改革,探索構建以立德樹人為統領的本科bat365中文官方网站登录入口評估分類體系,引導高校堅持中國特色,堅持正确辦學方向,把立德樹人成效作為根本标準,圍繞國家重大戰略布局以及區域、行業需求,在不同領域分類發展、追求卓越、争創一流,辦好中國特色高水平大學,為人民群衆提供更優質、多樣化的教育資源,更好地培養擔當民族複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深化評估分類改革,是遵循高等教育辦學規律、實現本科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實現我國從高等教育大國到高等教育強國的曆史性跨越,高校必須适應普及化階段高等教育的多樣化發展需要,從國情、社情、校情、教情和學情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校制宜,辦出特色、辦出水平。深化評估分類改革是遵循高等教育辦學規律、增強高校核心競争力、實現本科教育高質量發展、建設高等教育強國的重要抓手。評估分類的關鍵在構建科學的、符合時代要求和高等教育發展階段的評估分類體系,通過評估工具再造,進一步發揮評估指揮棒作用,引導不同類型高校科學定位,辦出特色和水平,走多樣化、差異化、特色化發展道路,充分展現高校核心競争力,實現高等教育百花齊放,彰顯特色,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

深化評估分類改革,是順應國際高等教育評估發展趨勢、構建中國特色世界水平本科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的内在需求。加強本科教育,追求一流和卓越,是當代國際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新動向。新世紀以來,歐美很多國家政府和大學紛紛推出本科教育改革計劃,掀起了新一輪高等教育質量發展運動。各國更加重視運用多元多維評估杠杆,促進高等教育多樣化高質量發展。當前,我國正處于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标的戰略機遇期,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對高等教育質量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在新時代,紮根中國、融通中外,立足時代、面向未來,深化評估分類改革,主動服務全面振興本科教育戰略目标,堅持以本為本、推進四個回歸,既符合國際高等教育質量保障發展趨勢,更是立足我國高等教育實際和長遠發展需要,構建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的戰略舉措,對校準本科教育方向、打造一流本科教育、提高本科教育國際影響力将發揮重要促進和保障作用。

主動求變:評估分類助力本科教育高質量發展

經過改革開放40多年的探索實踐,本科教育多樣化發展的中國道路已初步形成。深化評估分類改革,構建本科bat365中文官方网站登录入口評估分類體系,形成持續推動本科教育多樣化發展的質量保障制度,既能在更大範圍更深層面發揮評估指揮棒功能,又能助力破解普及化階段高等教育發展的新課題。

評估分類的學理依據。現代高等教育在大衆化和普及化發展中,實現了從社會邊緣走進社會中心的位移,高校完成了服務面向、服務對象、培養目标和質量标準從單一向多元多維的轉型。本科教育的内涵越來越豐富,形式越來越多樣,結構越來越複雜,社會功能越來越強大。與本科教育多樣化發展相适應,世界各國對本科高校的評估模式也從最初的分等評估逐漸轉向審核評估、從單一評估轉向多元多維評估,積極開展分類施策,發揮評估的引領和激勵作用。評估分類的本質,就是在整體框架下分類設計評估工作,明确參與主體、對象、導向、方式方法等,合理設計範圍和内容,實現引導不同類型高校科學定位、辦出特色和水平的目标。深化評估分類改革,既符合國際高等教育評估發展的基本邏輯,也是落實新時代國家教育分類評價政策,強化高校分類管理,适應普及化階段高等教育多樣性、個性化需求的必然選擇。

評估分類的曆史演進。我國對本科高校評估始于20世紀80年代,大體上經曆了起步、實踐、發展、創新四個階段,每十年一個台階,每十年一個跨越,各階段的變化與演進都與我國高等教育特别是本科bat365中文官方网站登录入口改革發展相伴相生、相偕相行。經過持續十多年的不懈探索與實踐,以學校自我評估為基礎,以院校評估、專業認證及評估、國際評估和教學基本狀态數據常态監控為主要内容,政府、學校、專業機構和社會評價相結合的五位一體評估制度體系已基本形成,且在國際上産生廣泛、積極的影響力。進入新時代,特别是進入普及化高等教育新階段,社會發展和人民群衆對多樣化、個性化本科教育需求日益增長,一批類别層次定位各異的高校展現出勃勃發展生機。深化評估分類改革,針對不同高校分類施策、精準發力,符合高等教育和我國高校發展客觀現實,有助于分類引導本科教育差異化高質量發展。

評估分類的體系設計。我國高等教育在由大衆化向普及化發展過程中,湧現出雙一流建設高校、應用型本科高校、本科層次職業院校、小精特新型研究型高校等多種辦學模式。深化評估分類改革,針對不同類型本科高校及其辦學定位、服務面向、發展實際,遵循學科專業發展的内在規律,制定科學合理的評估分類體系,提高評估的針對性和精準性,對于引導不同高校各安其位、各展其能、各負其責具有重要意義。一是在普通本科教育層面,針對新建本科高校開展合格評估,旨在體現國家辦學規範和底線要求;針對老本科高校開展周期性審核評估,結合不同類型高校辦學定位和發展需求,提供多種自選方案,旨在引導老本科高校内涵發展、特色發展、創新發展,其中對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主的高校特别注重引導其堅定走地方性、應用型發展道路。二是在職業本科教育層面,針對新建本科層次職業院校開展bat365中文官方网站登录入口工作評估,引導學校以評定向、聚焦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目标,既注重本科教育基本規律、基本規範,又堅持職業教育屬性和定位不動搖。在具體評估指标體系設計過程中,落實《總體方案》關于改進本科bat365中文官方网站登录入口評估的要求,以立德樹人為統領,把立德樹人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準,突出思想政治教育、教授為本科生上課、生師比、生均課程門數、優勢特色專業、學位論文(畢業設計)指導、學生管理與服務、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畢業生發展、用人單位滿意度等方面情況,引導各類高校将工作重心進一步聚焦人才培養和提高bat365中文官方网站登录入口質量,建立健全本科bat365中文官方网站登录入口質量保障體系,構建自覺、自省、自律、自查、自糾的大學質量文化,不斷提高本科bat365中文官方网站登录入口質量。

評估分類的典型做法。根據高等教育整體布局結構和高校辦學定位、服務面向、發展實際,采取柔性分類方法,提供兩類四種評估套餐,由高校自主選擇。第一類審核評估針對具有世界一流辦學目标、一流師資隊伍和育人平台,培養一流拔尖創新人才,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普通本科高校。第二類審核評估針對高校辦學定位和辦學曆史的差異,具體分為三種:分别适用于以學術型人才培養為主的普通本科高校,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主的普通本科高校,以及完成合格評估5年後的辦學曆史較短的地方應用型普通本科高校。兩類四種評估套餐,既分類引導學校多樣發展,又設置國家底線要求。在堅持統一性前提下,評估内容、評估标準、評估方法、評估結果及其使用各有側重,體現出更多更大的靈活性,進一步突出了高校的主體性、多樣性、适應性,體現了新一輪審核評估工作主動應變求變的思想和實踐。

整體謀劃:配套措施保障評估分類改革落地實施

建立健全制度化、體系化的配套措施是保障評估分類改革落地實施、提高評估效能的關鍵。深化評估分類改革,需要從制度保障、協同機制、專家團隊、信息技術、配套文件等方面進行整體謀劃、系統推進。

完善法律政策制度保障。進入新時代,國家從法律政策層面對常态化、制度化開展高校評估進一步提出了剛性要求。《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規定教育行政部門負責組織專家或者委托第三方專業機構對高等學校的辦學水平、效益和教育質量進行評估。《關于深化新時代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強調繼續實施高等教育評估。《總體方案》明确提出要推進高校分類評價,引導不同類型高校科學定位,辦出特色和水平。用足用好評估相關法律政策,依法依規深化評估分類改革,建立健全評估分類制度體系、标準體系、組織實施體系、隊伍建設體系、操作文件體系、培訓宣傳體系等,有助于以評定向、分類引導不同類型高校内涵發展、特色發展、創新發展,也為建成中國特色、世界一流本科bat365中文官方网站登录入口評估體系提供堅實保障。

優化組織協同工作機制。深化評估分類改革,落實《總體方案》關于構建政府、學校、社會等多元參與的評價體系要求,關鍵要建立管辦評分離、部省協同、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評估協同機制。一是發揮教育部評估中心作為國家級專門評估監測機構的統領作用,緻力于引領高等教育領域評估監測技術,整體提升全國評估機構職業化專業化水平;二是建立部省協同工作機制和溝通聯絡機制,形成統一協調、分工負責、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三是建立評估專家組織議事機制和咨詢指導機制,充分發揮評估專家委員會、教學指導委員會對本科bat365中文官方网站登录入口評估工作的參謀把關、研究咨詢、指導服務作用,優化評估決策;四是建立行業、企業深度參與評估合作機制,探索建立學生參與評估機制,增設學生觀察員角色,從不同角度了解學生學習體驗和學校人才培養情況。

提升評估隊伍專業化水平。深化評估分類改革,核心在專家隊伍建設上發力,讓專業的人有足夠的精力、能力幹專業的事情。一是分類培養不同類型評估專家隊伍,适應評估分類體系建設新需求;二是建好評估實踐、理論研究、決策咨詢三支評估專家團隊,打造政治過硬、善為管用、規模适度的高素質專業化評估專家隊伍;三是嚴把隊伍管理各個關口,把牢專家入口關,把好專家培訓關,把穩專家選派關,把實專家淘汰關,建立專家評價與動态調整機制,及時淘汰站位不準、違反紀律和能力不足、專業性不強的專家。

推進評估信息化建設。深化評估分類改革,加強信息技術在評估分類體系中的應用,全面提升評估信息化、智能化水平,落實《總體方案》關于創新評價工具”“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要求。一是完善高等教育質量監測國家數據平台建設,為部省校三級不同用戶提供評估監測決策支持和數據服務;二是建設全國統一、分級使用、開放共享的評估管理服務系統,為高校和專家提供智能化、個性化服務;三是綜合運用互聯網、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實現評估線上線下一體化,促進信息技術與評估工作有效結合,切實減輕專家和學校負擔;四是逐步開發MOOC、微課、優秀案例等優質在線培訓宣介資源,完善在線輔導答疑,拓展培訓時空,擴大培訓覆蓋面,提升培訓受益面和效果。建立健全配套工作文件。深化評估分類改革,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配套文件必不可少。一是建立完善管理性文件,制定專家隊伍建設規劃、專家管理辦法、經費管理辦法等,做好評估規章制度的科學設計;二是建立完善程序性文件,制定不同類型評估的操作規程,強化程序意識,細化工作規範,完善工作流程,保障評估各環節有章可循,不走樣、不跑偏;三是建立完善指導性文件,編制不同類型評估指标解讀、評估工作指南等,幫助高校和專家準确把握評估内涵和要義。來源:《中國高等教育》

 

深化評估分類改革 助力本科教育高質量發展.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