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下午,2014年第一個工作日,bat365在中和樓308會議室召開了2014年首場教學表彰會,對2013年度17位分享“南審好課堂之好經驗”的教師進行表彰。尹平副校長及相關部門、學院負責人出席,會議由教務處蔡則祥處長主持。
會上,教師發展與教學評估中心主任張芊介紹了“南審好課堂”的産生與開展情況。據悉,“南審好課堂”旨在“發現好課堂、挖掘好課堂、培育好課堂、宣傳好課堂、學習好課堂”,主要通過督導組聽課、學生問卷調查和同行推薦三種渠道發現優秀課堂、凝練教學經驗。
17名入選2013年度“南審好課堂之好經驗”的教師是:是法學院王豔麗、魏昌樂老師,金融學院的郁洪良、王書貞、陶可老師,管理學院謝茂拾、張福利、李乾文老師,政治與行政學院後小仙、金晶老師,國際審計學院鄭石橋老師,會計學院路國平、張菊香老師,國際文化交流學院粟學英老師,外國語學院曹萍老師,信息科學學院的荊霞老師,數學與統計學院的李想老師。尹平副校長為入選教師頒發了入選證書。
栗學英、李想、荊霞、陶可四位老師作為獲獎教師代表發表了獲獎感言。四位老師表示很榮幸能夠入選南審好課堂,對自己的付出得到肯定感到欣慰。栗學英認為,要成就一個“好課堂”需要做到三點:尊重學生、提高自己、用心做事。為此,每學期課程結束,她都通過學生的課程總結主動了解學生的意見和建議,不斷改進教學,同時她還利用課餘時間到南京師範大學聽同行名師的精品課程,從頭到尾完整聽一遍,從全新的角度思考如何教好一門課。李想老師說:好課堂給了我們年青人機會,也許我們在很多地方還不成熟,但我們嘗試和創新能夠得到認可,用開放的心态去探讨會對大家很有幫助,也是一種很好的激勵。他在數學課教學過程中主要嘗試做到三點,一是讓課程重心回歸基礎,二是将經濟學語言與數學語言相互轉換,三是教學方法中逐步融入現代信息技術元素,如開設QQ課程群進行課外答疑、輔導和交流,以适應90後年青人的學習特點和信息時代特征。荊霞老師感慨地說,為了讓學生把課外時間用到學習上,課程組老師們想了不少辦法,如編寫課外習題集,給出操作步驟和答案,但效果不太明顯。後來發現同學比較喜歡用手機看視頻,想到将教材中的實驗和作業操作做成一些數據量不太大的短視頻挂在學校的畢博供學生下載,沒想到蠻受歡迎,效果也挺好,說明老師的教學方法改革要了解學生的特點,要與信息化深度融合。今後将考慮考慮将課程學習資料及視頻做成能在手機上使用的APP模式。陶可老師認為好課堂關鍵是好的态度和投入。雖然自己經驗入選”好課堂”,但自己在教學上還有很多不足,但是隻要投入,隻要每節課都有收獲,動力就永遠存在,課堂會越教越好。
會上,尹平副校長代表全校2萬多名學生感謝入選“南審好課堂之好經驗”的所有獲獎教師,他說好課堂之好經驗,是濃縮是精華,學習之後使人振奮,非常有啟發意義。他指出“好課堂”的四點意義:一是好經驗的總結。我們身邊的好老師、好經驗很多,要學會總結、分享,猶如富饒的金礦,需要不斷挖掘,2013年度好經驗即将彙編成冊,以後每年都将延續下去。二是好課堂對教學的牽引、強調和引領。上好課是無窮無底的,怎麼獎都不為過,我們要把主要生産力移到教學中來,強調育人是第一位的,把好課堂做成一個孵化器,隻有這樣,教學才能有提升,才能有創新。三是好經驗對于新教師培訓的作用極大,受益終身。四是好課堂之好經驗也是南審文化的重要傳承形式。通過“南審好課堂”真正落實“關心南審、關注課堂、關愛學生”的三關主題教育精神。
最後,尹平副校長指出,今年是改革年,在即将出台的2014年1号文件關于教學獎勵辦法中,學校将加大教學獎勵額度,擴大教學獎勵受惠面,使得教師能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學中,我們要用“精飼料”來喂養“嗷嗷待哺的學生們”,我們将在校黨委班子的帶領下,為把bat365建成“國内外有重要影響的審計大學”齊心協力,努力奮鬥!(胡亞梅 朱姝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