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下午,教師工作坊邀請了大外部蔣麗、金融學院劉妍、理學院康雲淩三位老師分别以《科學設計,環環相扣——主動學習的策略》、《激發學生的專業認同感——第一堂課設計》、《理性思維訓練的互動學習》為主題進行分享交流。來自各個學院的30多位老師們,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共同圍繞如何通過精心的教學設計構建主動學習的課堂展開了熱烈地讨論。

蔣麗:好課如大片
一堂精彩的課就如同一部叫好又叫座的大片,要有預告、要有情節、要有共鳴還要有回味,這一切都源于課前的教學設計。教師既是導演也是演員,席卡的設置則讓學生成了有名字的演員,師生共同參演,将課堂演繹成精彩影片。
不同的教學設計産生不同的教學效果最終實現的教學目标也不同。以德語情态動詞的現在時用法為例,最初采用的教學設計是讓學生跟着老師讀一讀,背一背,再寫一寫,很顯然這是“教的課堂”,它雖然也是循序漸進地傳授知識,達到了傳道授業解惑的目标,但這隻是單向的信息傳遞,從學生的能力提升來看效果并不理想。在不斷地調整、改進的過程中又誕生了新的教學設計,就是通過定義先說明什麼是情态動詞,再采用例句、圖示來展示情态動詞的具體用法,最後通過英德對比、學生模拟對話等多樣化的課堂形式了解情态動詞的實際運用,這樣的教學設計産生的是“學的課堂”,它的知識傳授承前啟後,教學過程中師生共同參與達到教學相長的目标,最終呈現的是以對話為中心的靈動的課堂。
從課程性質而言,更傾向于選擇後一種設計,它能讓每個學生都有充分參與學習活動的機會,可以讓他們親身經曆、體驗學習的過程,主動地建構自己的認知。從靜态到動态,教師講得很少,隻在關鍵時給予點撥、引導,卻能把學生的思維真正激活。
劉妍:親其師,信其道
“用心設計”非常重要,激發學生對一個專業或者是一門課的認同,往往是第一堂課教學設計的關鍵。在第一堂課亮相中老師要展示給學生明确的信息:你是一位很熱愛這個專業,有足夠的信心和能力教好這門課的老師;明确學習本門課程的規則;課程簡介與目錄、授課模式、考核方式及參考資料。
課程内容“有數、有趣、有深度”,大學的學習是為了培養自己的專業眼光和理論水準。以保險學專業為例,外界之所以對保險行業有所偏見皆是因為對這個行業缺乏專業的認識,而通過第一堂課要讓學生對保險這個專業有一個正确的認識。“一個頑皮的孩子需要什麼樣的險種呢?”、“父母為家庭成員或者家庭财産投保了嗎?”……,通過這樣的保險認知問題的調查讓學生了解到保險是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保險還是蠻好玩的”,可以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影響或指導周圍的人進行人生規劃。此外,在第一節課介紹保險學熱點問題,關注保險業發展中面臨的主要問題及行業發展趨勢,從而令學生認識到對保險專業的學習不隻停留于淺層,堅信“越了解越專業,越專業生活越美好”。
康雲淩:減少枯燥、增加互動
大家通常認為數學課隻具有抽象枯燥的特性,如何讓學生喜歡上數學課,如何将高等數學的課堂演繹得既要有專業水準也要有學術吸引力,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甚至要細化到分鐘。前10分鐘引入近期生活中大家普遍關注的一個事件,将心緒浮動的學生瞬間拉回到課堂上,注意力回到本節課所要講述的與此現象相關的數學原理。接下來在通過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鼓勵學生闡述自己的數學推理,再帶動學生找出例子驗證這個推理是否合理,一步一步由淺入深,最終用輕松幽默的方式完成公式推導學習。如,比如在教學中,有一節提到特征向量的一個性質是它隻能屬于某一個特征值,而特征值一定擁有無窮多特征向量。在講述這部分内容時,就可以拟人化的形容特征向量特别“專一”,從一而終,甚至可以适當開玩笑說生活中我們對待感情的态度就要像一個特征向量,執着而又永恒。思緒飄忽的最後5分鐘留下待解問題供課後思考,并以此預告下節課的内容。
這種理性思維課程的教學設計更像是單口相聲,用抖包袱的形式化解課程的枯燥,通過輕松的課堂氛圍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創造更多的機會讓學生主動展現獲取知識時“想”的過程,以此幫助學生實現認知過程與數學知識形成過程的主動适應,使他們從中獲得掌握知識的途徑與方法。
精彩花絮1

精彩花絮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