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發展與教學評估中心 報道
教務委員會通過多種形式,組織教師發展活動,為教師搭建展示風采、學習交流、切磋教藝的平台,服務教師發展,提升教學質量。
1.組織教學觀摩交流活動。組織了“南審好課堂”教學觀摩活動,“督導薦課”觀摩交流活動,組織部分“南審好課堂”的獲獎教師、督導聽課中發現教學有亮點的老師進行觀摩課教學,各二級院系已有近百位教師走進他人課堂,促進了教師間在教學方法和教學藝術上取長補短、相互學習、共同提高,教師在觀摩同時,不斷反思自己的課堂,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
2.組織二級學院開展教學沙龍活動。教學沙龍由各學院輪流主辦,充分整合校院兩級教學資源,激發活力,開展專題教學研讨活動。各學院針對教學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或課改中的“難點、熱點”問題,也可以針對bat365中文官方网站登录入口中的困惑或問題,談感悟、議策略、找辦法。具體主題如下:大學外語教學部,基于輸出驅動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探究;國際商學院,如何激發學生與老師的教學互動;法學院,雙語教學方法選擇與課堂氛圍的掌控;經濟與貿易學院,如何組織有效的課堂讨論;工商管理學院,案例教學研讨;工學院,新形勢下的人才培養方式改革探索;審計與會計學院,如何開展沙盤教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微課、慕課教學研讨;理學院,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文學院,“演講與口才”特色教學方式展示研讨;金融學院,控制教學秩序經驗交流。
3.陸續在南審報和網站上開設“南審好課堂”專欄,分享好課堂之精彩,探讨“教”與“學”的熱點問題,促進bat365教學學術的交流與提升。
4.組織學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及江蘇省本科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選拔賽。比賽由教學設計、課堂教學和教學反思三個部分組成,并增加專家現場點評環節,将評審與指導相結合,使所有參賽教師能夠在第一時間獲取評委的意見與建議,了解自身特點與不足。參賽教師在教學反思中認為,參加這樣的教學競賽是難得的教學鍛煉機會,為今後教學生涯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5.組織教練組對參加全省競賽的教師開展集中培訓,開展多環節的賽前指導與訓練。和法學院、工學院、理學院共同組織教練組,對入選參加全省競賽的教師開展集中培訓。由此通過教學研讨、模拟試講、察閱教學資料等多環節的賽前指導與訓練,讓參賽教師靜心檢視教學,将一場賽事轉化成一個研讨教學、提升教學質量的過程,在培訓與比賽的結合中加強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和能力訓練。
6.面向35歲以下青年教師,啟動“2014年青年教師研修班”培訓。為促進青年教師的成長,提升青年教師bat365中文官方网站登录入口能力,開展2014年青年教師培訓工作,共有161名教師參加此次培訓,這個活動将作為長效機制持續下去。制定研修班學習計劃,組織研修班學員通過專題報告、在線學習、讀書、研修作業,互聽互學等多種方式對教學和育人展開深入的思考與研究。
7.舉辦 “教師工作坊”活動。圍繞“教”與“學”,開展系列教學工作坊活動,挑選廣大教師感興趣的教學話題開展主題研讨。三期主題為“談課堂組織”、“教學設計成就主動學習的課堂”,“研讨課:參與、互動、創新”。十幾位老師分别以《課堂中的激情召喚——關注學情的課堂教學設計》、課堂上的親和對話——随機與有目的的提問設計》、《學習的愉悅——激發主動投入的課堂設計》、《科學設計,環環相扣——主動學習的策略》、《激發學生的專業認同感——第一堂課設計》、《理性思維訓練的互動學習》等為題進行分享交流,來自各個學院的教師積極參與工作坊活動,暢所欲言,共同研讨教學。
8.組織診斷性磨課活動。組織各二級學院、教學部教師進行磨課,嚴格按照至少三次打磨的要求認真組織,明确責任人,精心打磨每個教學環節,幫助老師解決在教學中出現的問題。
9.組織新入職教師培訓。組織新入職教師分别與教學名師、教學技術與實踐等方面老師就如何進行“教學互動”,如何在教學中科學運用信息技術等舉辦專題研讨會。
10.成立教學督導組,創新工作機制,助力青年教師發展。
修訂《南京審計學院教學督導工作條例》,成立新一屆學校教學督導組。創新督導工作機制與工作形式,明确督導工作定位,拓寬督導工作範圍,教學督導員通過小組診斷性聽課、參加試講、參加磨課、參加沙龍、參加評審以及督導工作研讨會等多種形式,收集教學第一線信息,分析教風、學風及學校教學工作各方面的情況,指導青年教師,助力教師發展工作。
11.開展教學評估與調查,從學生“學”的角度,通過數據收集與分析,為學院及老師改善教學,了解學情提供數據支持與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