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應該是導演和編劇,不是搬運工—-劉玉老師為2013年入職教師培訓信息技術的應用

發布者:卞波發布時間:2014-06-23浏覽次數:220

2014612日下午在位育樓417教師工作坊,經濟管理實驗中心副主任劉玉老師和2013年入職教師們開展了一場主題為“如何将信息技術融入教學”的研讨會。

劉玉老師首先回顧了十幾年來随着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的變革,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與發展,認為“一堂課是否精彩,關鍵是教師而不是工具”,PPT的形式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教學理念、課堂教學的設計、教學過程的組織。

他以PPT制作過程為例與教師們分享了“如何有效使用PPT在課堂教學中實現自己的教學思想”這一話題。他建議要當好編劇、好導演和好演員:制作PPT前,老師是編劇而不是搬運工,需要充分備課,在熟練把握課本内容基礎上進行知識點加工,重點難點提煉,而不是簡單地将教材内容羅列到PPT上;制作PPT時,老師應該是導演,設計如何教,用哪種方式更能幫助學生掌握知識,設計每個PPT頁面呈現的邏輯與内容;在上課時,老師是一名演員而不是播音員,念PPT就是“演員”的最大的失敗,将PPT的内容通過老師的語言、動作演繹出來。

對于如何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學習提供更加便捷的資源和條件,實現在“講台上和講台下”、“課堂内和課堂外”的溝通、互動,劉老師舉例說明了教學網站可以保存着若幹屆學生學習資料與心得體會;新浪微博可以提供及時大量新鮮的專業課程信息;課程微信公衆号可以推送課堂内外的拓展信息。他建議老師各種信息技術工具來輔助教學,将簡單的知識點、案例等内容通過教學網站、微博、微信等途徑供同學們預習和複習使用,在課堂上則側重師生、生生間深入的互動、探讨和解決問題,使課堂回歸讨論和深度教學,實現“翻轉課堂”的效果。

最後,劉老師強調打造精彩課堂方法很多,信息技術的融入隻是其中的一種,關鍵還在于老師的用心,能夠呈獻給學生精彩的教學内容。他表示願為有需求的教師提供信息技術方面的支持,現場将積累多年2G容量的商業PPT模闆“幹貨“分享給了大家。

本次培訓,劉老師不僅通過豐富、有針對性的實例分析,講解了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令參訓老師感到拓寬了對PPT的認識與理解,掌握了具體實踐技巧,對自己的教學有很好的實際應用價值。同時,參訓老師認為這是一堂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的觀摩課,尤其劉老師在開始上課前向每位老師分發了用word郵件合并功能制作的對應姓名與工号的學習資料,并且說明這次培訓内容在教師發展與教學評估中心網站上同步提供,通過這種模式現場模拟課堂怎樣運用各種信息技術,讓在座教師真切感受到信息技術與教學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