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職培訓第四講:說師生溝通,話教書育人

發布者:卞波發布時間:2016-11-24浏覽次數:226

1123日下午,入職培訓第四講在競慧西樓404室舉行,第六屆校長獎教金獲得者蔣志芬老師、仇惠玲老師分别以“師生溝通藝術”、“34年的教學感悟”為題與40多位新入職老師進行分享交流。

蔣志芬:親其師信其道

蔣志芬老師從大一新生入校和大四畢業生兩張照片開啟了大家的思考,“教師職業關系着學生成長,家庭幸福和國家發展,責任重大,使命神聖,其職業價值不能用物質和金錢可以衡量的,教師最大的幸福就是把學生送往理想的彼岸。”師生相遇是一種緣分,學生從入學到畢業如何成長為一個健康樹,需要每一位教職工傾注愛心的澆灌。

“親其師信其道。情感有遷移的功能,學生對教師的情感,可以遷移到學習上。學生喜歡這位老師,喜歡這位老師所教的課。良好的師生溝通,使學生受到情緒上的感染、思想上的震撼、精神上的鼓舞、心靈上的啟迪,良好的師生溝通可以提高教育效能。”蔣志芬鼓勵大家與學生溝通要從心開始,堅持真誠、尊重和包容,在促進學生成長中獲得幸福和快樂。

她從自己所經曆過的三個案例出發,強調愛是教育的靈魂,教師應努力用欣賞增強學生的信心,用信任樹立學生的自尊,讓每一個學生都健康成長。“我們一句暖心的話,可能會溫暖一顆心,讓學生銘記一輩子。我們要給學生寬容和包容但不是縱容,多給學生一次機會,可能會改變其人生軌迹。”


 

仇惠玲:因為喜歡,所以一直在路上

在仇惠玲老師看來,是“喜歡”指引着她,讓她在教育的路上樂此不疲,不斷前進。“從工人到恢複高考進入大學,再到南審從教,再到攻讀博士學位,從教34年,一路走來,接觸的永遠是年輕和前沿,喜歡三尺講台,喜歡桃李芬芳帶來的快樂,喜歡探究未知,所以自己感覺很幸福。”

“大學四年對學生至關重要,如果我們不嚴格要求他們,會影響其一生,要有高質量的課堂。選擇了教師,就要把這份事業做好。”作為一名老師,努力站穩講台,把課上好是基礎。她分享了自己第一站講台的經曆,認為“課堂教學内容必須爛熟于胸。教學内容固然重要,但是教學技巧和方法也很重要。”“要關注學情,厘清教學内容的重點、難點、疑點,把握好教學節奏,控制恰當的語音語調。”

談及“實變函數”這門被學生戲稱為“十遍函數”的敬而遠之的課時,仇老師說由于課程内容深,課堂時間有限,課後為學生輔導是重要的砝碼,同時向學生公布手機、微信、QQ,及時幫助學生答疑解惑。她分享自己的學習經曆,建議新老師多向有經驗老師學習,多聽課,認真做筆記,借鑒和積累教學經驗,“在聽别人課的時候會發現自己授課中難以發現的問題。”

關于科研,仇老師表示作為一名基礎學科領域的教授,助力學生成長,需要在學術研究領域有所擔當。勉勵大家處理好教學與科研的關系,探索未知開展研究,享受到科研的樂趣,并轉化為課堂教學内容。

在分享最後,兩位老教師都祝願新教師們在今後工作中收獲個人幸福,同時共同努力,讓南審大的明天更美好!之後,新教師們參觀了學校博物館(審計館、貨币館),在講解員的介紹下,了解審計史、審計文化及教育,貨币及其傳統文化,學校發展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