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李想:複旦大學經濟學博士,副教授。研究領域:食品安全問題的經濟學研究;DEA理論與應用等。教學課程:《博弈論》、《讓數據自己說話:數據包絡分析的妙趣》、《高等數學》等。
我審有一位李想老師,學生都愛稱呼他為“想哥”。
從上個學期開始,李想給大一新生開設了一門研讨課《讓數據自己說話:DEA績效評估的妙趣》。這門課在競慧東樓404,授課過程實現全程錄像,可移動桌椅及三面顯示屏,方便李想與坐在不同方位的學生互動。
一門被秒搶的新生研讨課
DEA是數據包絡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的簡稱,被廣泛運用于考察制造與物流、金融、醫療、教育、體育、政府等領域不同類型組織的績效。
這門新生研讨課剛開了兩個學期,每學期30人左右。課程名聽起來也很專業,貌似在剛入學的新生中應該是門比較“小衆”的課,但實際上,這門課是需要用盡全力去搶的。
用2016級審計學專業王問樵同學的話說:“李想老師的課超難選,大家都知道這門課,都想搶,一秒鐘就選滿了。”
當被問及一個審計學專業的新生為何會關注一位經濟學老師的課程時,王問樵告訴我們,“是審計專業群裡一位大二的學姐推薦的,學姐說李想老師的課特别有趣,很吸引人,非常值得一搶。”✦看來“想哥”在我審,确實很紅。
如何上有質量的研讨課?
其實李想本是一名數學老師,他2002年數學專業碩士畢業後,來到bat365。《微積分》、《高等數學》對于李想來說,都不是問題。
他不僅會上數學課,經濟學類的課程也難不倒他,最牛的是他可以在一個學期同時上《高數二》和《博弈論與信息經濟學》這兩門跨度不同學科的高難度的課程。
李想說:“我原本是學數學的,但來到南審後,我有了得天獨厚的學習經濟學的條件。2007年,我決定跨學科考應用經濟學的博士,考試前,我經常去經濟學老師的課堂蹭課,和我的學生一起聽課。”
那一年,他考取了複旦大學經濟學博士。以前讀數學時,李想較多地以工具為導向開展研究,轉到經濟學後,則更多地采取以現實問題為導向的研究方式。
他在教學中特别強調,将經濟學的思想用數學語言嚴格表達,并關注數學推導背後的經濟學直覺,引導學生以更開放自由的心态開展跨學科學習。
2015年,為了學習bat365引進的朱喬教授(美國伍斯特理工學院商學院教授,DEA研究領域公認的國際頂級專家)的研究方法,學校選派李想赴美國伍斯特理工學院進行為期一年的學術合作研究。在美國,李想為DEA課程做助教。這一年,他用心觀察美國的課堂是怎麼上課的?學生們在宿舍是怎樣的狀态?課堂上老師和學生們是如何互動的?
通過觀察,李想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留學伍斯特理工學院的碩士研究生,和我們的學生本身的差異并不大,為什麼他們學習狀态和我們有很大不同?為什麼他們學生們自主性這麼強,經常熬夜做項目?”
2016年,李想回國後,他迫切地想把在美國學到的項目性教學方式帶到南審的講台上,于是,開設了這門研讨課。
課堂上,李想會給學生提出很多發散性的問題,讓學生快速思考,學生們也可以随時提問,可以追問,可以和老師當堂探讨。某一次課上,在讨論到數據單位時,一位學生問:“以1美元和100美元做單位分别會有何影響?”這個小問題提出後很快就在課堂上被讨論開了。
課堂上的讨論
課後,李想會充分利用畢博平台與學生們做線上讨論。
莫孟龍,是這學期搶到“想哥”的課的幸運兒。剛上過兩次課的他覺得課堂很有趣,“我原本完全不知道什麼是DEA,第一節課老師舉了個小例子,他給出幾組商店銷售額和雇傭員工的數據,告訴我們哪個店是其他店的榜樣。老師又畫了一個圖,解釋了DEA就是向榜樣靠攏的的過程。他這麼一解釋,我們就有了基本印象。很有意思,而且很高端,我願意推薦這門課,老師上的太好了。”
李想的課堂上,更注重開放式的教學。他在大家了解課程基本情況後,就會給學生分組,讓學生通過團隊研讨的方式,自己尋找數據,自己分析數據,引導學生在遇到不懂的問題時,學會如何通過閱讀文獻找到方法。
上學期,葉昊同學的小組,交出的作業是《大學中什麼樣的男生更容易與女生形成戀愛關系: 基于DEA的分析》。小組利用DEA分析的方式研究自己感興趣的話題,獲得了很高的平時成績。
在讀研究生申剛是李想的助教,他在工作小結中寫道:“李老師的課堂上除了傳授知識,也向學生提出一些建設性思考問題,并與之讨論。班裡的學生經常就不懂的問題向老師提問,互相交流,課堂氛圍很活躍。這是一門很有質量的研讨課。”
我想把研讨課帶進書院
因為課程人數限制的原因,為了讓更多的學生感受到研讨課的魅力,李想正在努力嘗試将他的第一課堂與書院這一重要的第二課堂陣地銜接。
2016年開始,李想就在澄園書院開辦了一檔特色欄目——“想哥有約”,通過講座、研讨課、座談會、交流會等形式,與書院學生多角度交流。《研讨課如何進書院》、《一心一意謀發展》、《大創項目相關問題》都是李想曾經與學生們交流的主題。
未來,李想說,他想把DEA課程帶進書院,在第一課堂無法展開的知識點,都可以在第二課堂完成。課下讨論、小組交流、現場彙報,在書院裡上不一樣的課是他的努力方向,哪怕不是他第一課堂的學生,也完全可以參與進去。
現在中國人民大學讀研的楊金煥是李想曾經的學生。他眼中的“想哥”,很有趣,卻又很嚴格:“李老師雖然風趣幽默,但也是一個教學嚴謹、科研認真的人,他對我的要求很嚴格,很幸運遇到這樣的好老師。”